初冬的赣江之畔,寒意渐浓,但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内却热气蒸腾,剑光缭绕,2023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正式于此拉开战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逾3000名选手齐聚英雄城,在为期三天的赛程中展开激烈角逐,以手中之剑,论道竞技之巅。
规模空前,精英汇聚铸就剑坛盛事
本届赛事由中国击剑协会指导,南昌市体育局与赛事组委会联合承办,共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覆盖U10、U12、U14、U16、青年组及公开组等多个年龄阶段,参赛选手中,既有初涉剑坛的少年新锐,也有经验丰富的业余名将,更有不少从专业队退役后依然活跃在俱乐部的资深教练员同场竞技,赛事组委会秘书长李明表示:“本届联赛的参赛人数创下历史新高,这充分体现了击剑运动在我国民间深厚的土壤与蓬勃的生机,我们致力于将联赛打造成一个连接专业与业余、沟通竞技与普及的高水平平台。”
场馆内,数十条剑道依次排开,选手们身着雪白剑服,头戴金属网护面,或疾步冲刺,或凝神以待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、裁判的判罚口令、观众的阵阵喝彩,交织成一曲动感的竞技交响,来自上海某俱乐部的12岁小选手王梓轩刚结束了自己的首场比赛,他兴奋地擦拭着额角的汗水:“能和全国这么多高手过招,特别激动!学到了很多,也看到了差距。”
以赛促练,俱乐部模式拓宽人才基础
击剑俱乐部联赛作为国内覆盖面最广、参与人数最多的击剑赛事体系之一,其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胜负角逐,它已成为检验各地俱乐部训练成果、发现后备人才、推动项目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,北京“锐锋击剑俱乐部”总教练、前国手张薇指出:“联赛为孩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平台,许多技术细节和心理抗压能力,只有在高强度、多轮次的比赛中才能得到真正磨练,这种以赛代练的模式,对于青少年选手的成长至关重要。”
近年来,随着“体教融合”政策的深化及家长对素质教育多元化的需求,击剑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——兼具优雅礼仪与激烈对抗,强调专注、策略与瞬间决断力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,遍布全国的击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成为培养击剑人口的重要基地,本次南昌全国赛,正是对这些俱乐部日常教学与训练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。

英雄城展新姿,体育赋能城市活力
选择南昌作为本届全国赛的举办地,亦有其深意,南昌,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英雄城,正致力于打造“活力都市,体育名城”的新名片,南昌市体育局局长刘霞在开幕式上致辞说:“承办如此高水平的全国性击剑赛事,不仅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体育文化观赏需求,更能有效拉动本地消费,提升城市形象,推动体育+旅游、体育+文化的深度融合。”
赛事期间,南昌方面做了周密的接待与保障工作,从交通疏导、食品安全到医疗救援,均设置了专项预案,确保赛事顺畅运行,组委会还组织了“击剑文化体验营”、“冠军面对面”等系列活动,让市民和参赛家庭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击剑文化的魅力。
赛场风云,老将新秀共写传奇
赛场上,竞争异常激烈,在U14男子花剑项目中,来自广州的选手李思辰以其灵活的步法和精准的刺击连克强敌,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,而在公开组女子重剑的较量中,多位拥有前省队背景的选手之间的对决更是扣人心弦,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力量与智慧的碰撞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成年组的比赛,其中不乏已为人父母的业余爱好者,来自杭州的工程师刘先生,练习击剑已有八年,他一边整理装备一边说:“工作之余,击剑是我最好的减压方式,它让我保持体能,更锻炼思维,每年参加全国赛,就像一次朝圣,与老朋友相聚,与新对手切磋,乐在其中。”
随着赛程的推进,各个组别的奖牌归属将逐一揭晓,但对于许多参赛者而言,名次或许并非唯一目标,在剑道上收获的成长、友谊以及对这项运动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热爱,才是他们奔赴这场“剑客之约”的最大收获。

剑指南昌,锋芒已露,这场汇聚了三千余名剑客的全国性俱乐部联赛,不仅是一场竞技水平的比拼,更是一次击剑文化的盛大巡礼,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:中国的击剑运动,正以其独特的姿态,在更广阔的大众土壤中,生根发芽,枝繁叶茂,未来的剑坛之星,或许就在这些闪转腾挪的身影中孕育。

发布评论